http://www.hainingnews.net

小儿食之,三岁不行--鱼腥草

在我国西南一带,喜爱吃鱼腥草的人可是不少,云贵一带尤其喜爱称之为“折耳根”的鱼腥草的根。但是本地食用鱼腥草在我记忆中并无此习俗。小时候在地处鄂西北的沮和边长大,记忆中的鱼腥草都是和草药有关的。

记得在七十年代末,当地山乡开始有陆续脑膜炎病例出现,而且传的很邪乎,也没有什么疫苗和特效药,所以学校就组织了学生和家长采集了几种中草药,在赤脚医生指导下熬了几大锅分送给大家饮用。这几种中草药其中就有鱼腥草,因为当时我还不认识这种植物在野外的模样,也就没有采到,一直留有遗憾。当然,留在记忆中的,还有草药药汤的那种几乎难以忍受的苦涩,至于草药有没有什么效果,反倒是无从知晓了。后来镇上一位还比较熟悉的玩伴,确实因为得了脑膜炎而去世了,至今还记得大家说他初期的发病症状居然是腿痛而不是头痛,更是为脑膜炎平添了一份神秘和恐怖。这一波风波过去以后两三年,我转到县城上中学,坐在我后排的一位女孩,却不幸又得了脑膜炎,万幸的是,此时当地医生都已经很有经验的了,生生挽救回了她的生命,但是也留有后遗症,特别是脾气变的很暴躁,这让坐在前排的我时常有脑后生凉风的感觉,但是也能够理解,忍受的并不辛苦,更何况还是一位相当漂亮的女孩。有时候也在心里面嘀咕,难道她没有喝过中草药来预防么?这位女孩原本成绩相当不错,得病后学习成绩大幅下降,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脑膜炎这种疾病的认识。好在她后来嫁给了一位非常疼爱她的先生,也算幸福。

鱼腥草

有了这些经历,再在山野间看到鱼腥草的时候,不由得便多了一份热情。再说了,即便是不用来治病防病,那满山坡茂盛的鱼腥草开着小白花的时候也是蛮好看的呢。

从植物学的角度看,鱼腥草也是很有特点的一类植物。我们通常所说的鱼腥草小白花的花瓣,其实是它的花托,真正的花是在那穗状花序上的一朵朵直径毫米级的小花。在分类上,它属于三白草科蕺菜属。

蕺菜是中国古代对鱼腥草的别称之一,蕺蕺有丛聚、簇聚、茂盛的意思,符合鱼腥草生长的特点,“万事皆天意,绿草头蕺蕺”(唐,贯休),唐诗中常见此用法。蕺菜一名可追溯至吴越春秋时期,几种史料均记载有越王勾践嗜蕺一说,而勾践采集蕺菜的小山便位于浙江绍兴,因此名为蕺山,蕺山晴眺至今仍是当地盛景,蕺山上还有一个蕺山书院,这个书院由明末儒学流派 “蕺山学派”开山人物刘宗周设立,刘宗周曾写有《采蕺歌》:“上山采蕺留山阿,衱蕺下山日午蹉”。刘宗周学说以“慎独”为其核心思想,他本人也是很有气节的一个文人,清兵攻破南京后,效法伯夷叔齐绝食而死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相关文章阅读